www.大高雄廠房.tw 行政院叫功德院 你知道誰是魔法部跟便當局嗎?

2017120310:56
青年團體發起「功德院長長久久正名行動」,行政院的名字遭改名為「功德院」,諷刺行政院長賴清德。 圖/青年團體提供
分享


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一席「作功德」之說,使「功德」成為「賴神」如影隨形的新綽號。抗議勞基法修法的學生,不但將行政院譏為「功德院」,還自製貼紙,將公共汽車與捷運站牌上的「行政院」,改貼為「功德院」。

除了「功德院」之外,還有哪些其他部會單位,也被人取了綽號?



● 總統府與總督府



總統府在網路上常被戲稱「總督府」。 圖/報系資料照片
分享


總統府建築,是日本統治時代興建的總督府。二次大戰末期,被盟軍轟炸機炸毀,國府於民國37年將其修復,命名「介壽館」。38年底,中央政府遷台,不久(39年3月1日)蔣中正總統宣布「復行視事」,從此成為中華民國政治中樞,直到今天。

近年在網路上,常把總統府謔稱為「總督府」,其理由往往「居心不良」:在馬政府時期,網友挖苦它是「一個中國」之下的台灣總督府;到了蔡政府時期,由於綠營的去中親日路線,另一批網友挖苦,總統府已經復辟變回日本駐台的總督府。

● 瘋人院、蚊子院、恐龍院



立法院針對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召開臨時會,國民黨立委占據發言台拒審預算書,民進黨立委邱議瑩(中左)與國民黨立委許淑華(中右)爆發肢體衝突。 圖/報系資料照片
分享


與政院同屬一級機關的各院,最有名的綽號,當屬立法院的「瘋人院」。近卅年來,立院一直是媒體鏡頭焦點,除了朝野推擠互毆,加上許多立委爭議言行不斷,聲名狼藉,被稱為「瘋人院」,堪稱實至名歸。

儘管如此,「瘋人院」仍然是每天政治新聞的「主產地」。立院也是各媒體少數在同一個點上,同時派駐多名記者的路線。

部分司法官見解常遭普羅大眾質疑,司法院也因而被封為「恐龍院」。 圖/報系資料照片
分享


司法也是近年民怨所集重點之一,部分司法官出身大學法律系高材生,一畢業就考取公職,沒有實質社會經驗,因此見解常遭普羅大眾質疑,譏為「恐龍法官」。身為司法體系的最高單位,司法院不免被冊封為「恐龍院」。

國父孫中山「獨見創獲」,脫胎自古代御史制度的監察院,角色定位始終有所爭議。監委也由過去地方議會選出、具有民代身分,到如今變為總統提名、經立院同意的「準司法」。不過整體而言,對監委「不打老虎,只打蒼蠅(蚊子)」的質疑,始終未能真正退去。

雖然位處行政院和立法院之間,監察院在太陽花學運時期完全沒事。 圖/報系資料照片
分享


監察院的民意地位有如「蚊子院」,一大事證是三年前的太陽花學運。反對服貿協議的學生,不僅占領立法院及其周邊道路,還一度攻入行政院,與警方激烈衝突竟夜。然而位處行政、立法兩院之間的監察院,在近一個月的學潮期間,根本西線無戰事。甚至當警方強力奪回政院,與學生在忠孝東路上扭打,鎮暴車水柱強力噴灑,還是沒有抗議者試圖「順便」闖進一旁的監察院。

不過「蚊子高雄廠房買賣院」不用太難過,位處市郊木柵的考試院,連取綽號的人都沒有呢。

● 猜猜看,魔法部是那個衙門?

高雄廠房

圖為中華民國外交部。 圖/報系資料照片
分享


兩岸大小懸殊,我方與中共進行邦交國爭奪戰,往往勝少敗多。尤其在民國60年被迫退出聯合國後,連續兩年各損失12個邦交國,外交部也博得「斷交部」的諢號。

外交部的另一個比較好聽綽號是「魔法部」,這是因為其網址為英文縮寫MOFA(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),拜《哈利波特》走紅之賜,讓外交部在新聞界,贏高雄廠房得一個比較正面的綽號。

至於國防部,在102年的陸軍下士洪仲丘命案中,媒體一度報導洪死亡的禁閉室錄影畫面中斷,「可能是被黑布蓋住」。消息一出輿論譁然,對「國防布」的抨擊傳遍全台,當時沒有公職身分的蔡英文總統,也頭綁「國防布」布條參與凱道靜坐抗議。

雖然事後證明,這則「新聞」根本是子虛烏有的「文創」,但至今仍有網民高雄廠房出租愛用「國防布」一詞,表示對軍方的不信任。

www.大高雄廠房.tw

● 便當局與便當分局



台鐵便當是台灣民眾的重大集體記憶,被鐵道迷與交通線記者戲稱為「便當局」。 圖/報系資料照片
分享


擁有百年歷史的台鐵,由於人事壓力沈重,票價又多年不得調漲,導致車輛汰舊換新速度緩慢;不斷應地方要求增設車站與班次,路線負荷量過大,卻也導致經常誤點。相較於成立不久、人員階層還相當年輕的高鐵,台鐵形象總是見絀。

雖然形象不甚佳,但台鐵販售的火車便當,卻是台灣民眾的重大集體記憶,銷路始終暢旺,遠非高鐵便當所能及,總算替東家爭回一點面子與銀子。但也因台鐵的正面消息,往往都與便當相關,被鐵道迷與交通線記者戲稱為「便當局」。

中正一分局常面臨大規模群眾運動,分局員警可說是吃便當專業戶。 圖/報系資料照片
分享


有人以「賣便當」揚名,也有人以「吃便當」著稱。台北市警局的中正一分局(城中分局),管轄範圍正是各中央政府機關所在地,一旦有大規模群眾運動,員警就得到街頭與群眾對峙。尤其近年陳抗頻率愈來愈高,政府調動防堵的警力規模也愈來愈大。警察們往往席地而睡,一連多日只能吃便當,「便當分局」也成了大家巴不得趕緊結束的記憶。

警界也有人形容,雖然中正一分局位處天子腳下,有時被稱為「天下第一局」,但是差使實在太難幹,還不如到業務單純的鄉下,「寧可派山中,不要待城中」。

社會警政記者心目中的「天下第一局」,則是緊鄰「便當分局」的中山分局。由於中山區的「酒、色、財」特種行業林立,而且黑白道之間的關係複雜。因此要擔任中山分局長,既要手腕靈活、軟硬兼施,又得抵禦誘惑、避免觸法,堪稱有人從此飛黃騰達,也有人淪為階下囚的「險路」。